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资料 > 考试热点 >

2020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时政热点:彩云长在有新天

2020-01-15 14:17:26 来源:中公教育

(三)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面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肩负鼓舞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新闻舆论战线如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

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2019年10月1日,见证百年沧桑的天安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威武雄壮的受阅部队,意气风发的群众游行,载歌载舞的联欢活动……一幕幕庆祝共和国70华诞的高光时刻,通过文字、图片、网络、视频即时传送到神州大地,让亿万中华儿女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惊艳世界的国之大典,让近14亿中国人民步履坚定、豪情满怀。

盛世庆典,激荡人心。这当中凝聚着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无限创意。

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聚焦经济建设辉煌成就到放眼对外开放最新进展,从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到紧跟科技攻关成果……党的十九大以来,新闻舆论战线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一件件镇版刷屏的优秀新闻作品,记录伟大时代、高唱盛世凯歌、凝聚奋进力量。

站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宣传战线不仅要做歌颂者、观察家,也要善于化笔为剑、激浊扬清。

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此起彼伏,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落实中央精神,宣传思想战线坚定立场、积极作为——

从中美经贸摩擦中密集播发重磅评论,到揭批“港独”分子和激进暴力头目卖港祸港真面目,再到发布涉疆问题的3个白皮书、播出纪录片《中国新疆 反恐前沿》《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以充分的事实依据、丰富的表现形式、精准的传播路径,有理有利有节营造于我有利的思想舆论氛围。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媒体时代扑面而至。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把集体学习从中南海会议室搬到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

他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要求。

新时代,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必须牢牢占领互联网这个主阵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2019年12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发布,旨在构建更为健全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与此同时,“净网”“护苗”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网络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

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积极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1536个县(市、旗)建设融媒体中心,覆盖率近82%。

中央主要媒体也纷纷加快融合发展步伐——

人民日报社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形成报、刊、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的移动传播新格局;新华社坚持走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全媒体覆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三台整合为契机,实施“台网并重、先网后台”战略……

媒体融合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立体多样传播矩阵渐成规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日益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四)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民族复兴靠什么样的人来担当?事业永续由什么样的人来实现?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刻阐述了“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并在实践中亲自指导、大力推动培养时代新人。

对于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点亮理想信念的明灯,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

2019年3月18日,北京天高云淡,惠风和畅。

正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位来自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他们的心得体会。

近3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赞许,对课程改革创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要求。

言语谆谆,浸润人心。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陆续出台。

筑牢理想信念,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榜样、见贤思齐。

历史必将铭记这一幕幕感人镜头:

2017年11月17日,在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握住站在人群中的黄大发、黄旭华两位年长代表的手,拉着他俩在自己身旁坐下;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习近平总书记站起身来,转向受表彰的人员代表,为他们鼓掌;

2019年7月26日,在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紧紧握住坐在轮椅上的94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手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

……

一举一动,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引导全社会崇尚奋斗、敬重英雄,倡导树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2018年7月6日,中南海。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以县域为整体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

一年多来,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此同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相继推出,在全社会广泛弘扬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和我的祖国”快闪、高校师生拉歌接力等活动,让爱国主义热情更加迸发。

理想信念的根基愈牢固,精神文明的花朵愈灿烂。

从不断涌现的“好人”到各行各业的“最美”,从受到表彰的各地“奋斗者”到默默无闻的热心大叔、大妈……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

从培养学雷锋标兵到建设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志愿服务条例》助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4亿,弘扬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时代风尚。

(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盛夏时节的内蒙古,蓝天白云,水草丰茂。

2019年7月15日,正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博物馆。

优美的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珍贵的文物资料,让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怀:“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

一个“唯一”,彰显出对5000多年伟大中华文明的无比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

河西走廊,金风送爽。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走进洞窟,总书记仔细端详,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莫高窟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情况。第二天,总书记又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

“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习近平总书记说。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在总书记关心推动下,《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革命文化激励人。

嘉兴南湖,碧波荡漾。小小一艘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

从悠悠的江西于都河到肃穆的辽宁雷锋纪念塔,从巍峨大别山的鄂豫皖苏区到苍莽的北京香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总书记语重心长。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有关方面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建设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加强对红色革命纪念场所的保护,坚决打击否定历史、抹黑英雄等错误行为。

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服务人。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全国政协委员,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火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

超过70亿元!

这是2019年三部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的合计票房。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64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过64%。

电影事业的突飞猛进,只是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坚持聚焦现实,气势恢宏的文艺扶贫力作《乡村国是》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讲述改革开放壮阔历程的《大江大河》荣获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再现革命历史的悲壮、激励国人更加奋力向前;

坚持服务人民,持续两个月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观众上座率高达90%以上,群众文化机构年开展活动近200万次、服务群众达5亿多人次;

坚持壮大实力,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5.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87亿元,同比增长7.6%,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

新时代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绚丽新篇。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记者赵承、霍小光、张晓松、罗争光、林晖、王思北)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3日 01 版)

信息来源: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103/c1001-31532840.html

原作者:赵承、霍小光、张晓松、罗争光、林晖、王思北

原标题:彩云长在有新天

更多信息关注:云南基层公职考试   云南三支一扶考试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  ynszyfks ,关注【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