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资料 > 考试热点 >

三支一扶时政热点:开创“天下大同”的世界新文明

2019-07-04 10:54:49 来源:光明网

三、文明观既要反“右”也要防“左”

在对待不同文明尤其是中西文明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防止“右”更要警惕“左”。防止文明“右”的倾向,就是要防止全盘照搬西方文明、屈从西方文明,实际上就是承认西方优越,认同西方中心论,走向文化投降主义的道路。如果一个民族完全没有文明自信,这个民族将也难以独立自主和立足于世界之林。

同时,我们还要警惕文明“左”的倾向。文明“左”倾主张以中华文明代替西方文明,主张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这实际上就是“西方中心论”和“文明优越论”在中国的变种,最终会走向文明民粹主义的道路。显然,“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

文明作为人类思想行为的历史积淀,具有自身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对于文明的发展,思想史上存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观点。形而上学往往把文明机械地划分为若干阶段,如汤因比认为文明发展要经历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四个阶段,斯宾格勒提出“文明的季候”,文化经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发展,失去生机活力之时便成为文明,亦即文化的冬季。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文明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扬弃、美美与共的辩证关系,各种文明需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文明中的开放基因决定了能否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从而使其绵延不绝。“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才能“不断创造出跨越时代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是要虚心学习,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不是封闭自负的产物,而是吐故纳新的成果。中华文明一路走来,在交流吸纳中,其内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会通佛释之精神,吸收夷狄之长处,融合西方文明之精华……

文明对话既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世界难题的重要途径。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猖獗,意欲阻挡世界文明的进程,依然是西方中心主义和文明优越论在作祟。世界和平依赖于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沟通联系和相互理解。只有“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和汲取营养,才能消弭上述种种不文明的行径,找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金钥匙。”

四、天下大同:开创世界新文明

天下大同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礼记》描绘的“大同世界”、《圣经》中的“伊甸园”、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莫尔刻画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塑造的“太阳城”……无不是这种期盼的热切表达。人们一直呼唤“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的文明交往,希望生活在“人人有德,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世界。

人类这种乌托邦的向往,经由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改造,最终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全人类的解放目标,“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毋庸置疑,我们同样也能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找到创造新文明的方位,即,人类必须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基础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必须在吸收借鉴当代世界其他文明的基础上实现涅槃,从而升华为世界文明。

引领未来天下大同的文明一定是融合创新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视察山东孔府时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恰是中华文明在内省自身,外观世界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应时势、推陈出新。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也不仅是经济合作,而是为经贸合作而开始,逐步延伸拓展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最终体现为一种文明的融通互鉴,而非排除异己、唯我独尊而霸凌天下。历史也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引领未来天下大同的文明一定是博采众长的新文明。每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从印度文明到埃及文明,包括以美方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都是积淀数年,集广大人民智慧逐渐形成的,影显着人类应付各种挑战和创造之美。因此,我们只有尊各国重文明,包容文明,各美其美,才能让每一种文明在“文明的百花园”中独放异彩;我们只有创新创造出这种新文明,天下大同才可能从理想变成为现实。尽管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方向不会变。

人类5000年文明史业已证明,能担此大任的非倡导“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的中华文明莫属。新时代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就是这种使命和担当的最好回应。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文明日进,盛德日新。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我们相信只要秉持高超智慧和包容精神,坚持务实行动和不懈努力,一定能开创出“天下大同”的世界新文明。(木 示)

信息来源:http://theory.gmw.cn/2019-06/26/content_32948994.htm

原作者: 木 示

原标题:开创“天下大同”的世界新文明——兼驳中美“文明冲突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更多信息关注:云南基层公职考试   云南三支一扶考试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  ynszyfks ,关注【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