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资料 > 考试热点 >

2020云南三支一扶考试-时政热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12-06 14:34:26 来源:中公教育

编辑推荐 云南省三支一扶考试交流群304318871

编辑推荐温馨提示:考生通过加QQ群、关注微信公众号“ynszyfks”可以和更多考友交流、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免费视频课等资料哦!

 【导语】云南中公基层考试网为方便考生进行三支一扶备考,为考生每日准备三支一扶考试资讯,报考指导,考试资料,考试模拟题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各民族共同奋斗,绘就了精彩的时代画卷。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千余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房,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独龙族的今昔巨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7年来,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事实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4日 09 版)

信息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1127/c1003-31477816.html

原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更多信息关注:云南基层公职考试   云南三支一扶考试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  ynszyfks ,关注【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