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资料 > 考试热点 >

2020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时政热点:智能经济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9-11-19 11:40:06 来源:光明网

编辑推荐 云南省三支一扶考试交流群981849428

编辑推荐温馨提示:考生通过加QQ群、关注微信公众号“ynszyfks”可以和更多考友交流、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免费视频课等资料哦!

 【导语】云南中公基层考试网为方便考生进行三支一扶备考,为考生每日准备三支一扶考试资讯,报考指导,考试资料,考试模拟题等!

作者:徐惠喜

得益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全方位研发和应用,我国的智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有助于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在第二届进博会上演了一场“超级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欧姆龙乒乓球机器人、迪卡侬盘货机器人、德勤数据可视化“魔墙”等人工智能产品或解决方案登台亮相,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进博会期间还举办了人工智能主题分论坛。无独有偶,在今年“双11”期间,小度智能音箱等一批国产智能家居产品热销,成为不少“剁手党”的最爱。

从进博会到“双11”,相关市场表现传递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共识。那就是,看似“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已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应用场景,并走进寻常百姓生活,让普通百姓享受品质生活,提高生活科技含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还成为新经济形态的重要力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跨国企业在进博会的展示表明,从商品服务到各类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已经在制造业、农业、零售业、医疗、交通、金融、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落地生根。就制造业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显山露水”。首先是提高制造效率,例如日本某公司推出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可以检测生产线上的产品,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出厂产品的合格率。华为和海尔合作的生产质量测试装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可解决空调噪声检测问题。其次是优化生产工艺,实现原料配比优化、工艺参数优化、装备装置健康管理等。此外,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提高售后运维价值等方面也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日渐丰富,智能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得到中央高度重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智能+”的概念,鼓励新兴智能产业的崛起,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报告还鼓励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随后,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投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50年间互联网驱动了经济发展,催生了产业变革。得益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全方位研发和应用,我国的智能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清华大学公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最近20年来,中国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为我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我国大批企业热情拥抱人工智能。乌镇智库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8年间,中国累计新增人工智能企业3362家,占亚洲新增总数的四分之三,仅次于美国的3701家。投身智能产业大潮的不仅有互联网巨头、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而且还有大量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如格力电器和威马汽车近期宣布联手,发力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而此前百度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果公开,已经转化为一些地方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促进了整个生态圈的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有助于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徐惠喜)

信息来源:http://theory.gmw.cn/2019-11/15/content_33321520.htm

原作者:徐惠喜

原标题:智能经济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更多信息关注:云南基层公职考试   云南三支一扶考试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  ynszyfks ,关注【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