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素材】
[标题]
1.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快速发展
2.技不压身 “铁饭碗”离不开职业教育
[开头]
示例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视为一种低层次的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人甚至认为只有抓普教才是抓人才培养和科教兴国,抓职教只是为了“让孩子有学可上”。上述认识和偏见,显然是职业教育的误读、误解和误判。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已经充分表明:没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示例二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我国阔步迈进了“众创时代”。“众创”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注入了强大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结尾]
示例一
营造文化环境。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影响很大,职业教育需破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老观念,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创新创业来不得浮夸,回归“工匠精神”,需要实用主义,杜绝空想主义,培育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用扎扎实实的技术解决发展难题。
示例二
培育“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并非一蹴而就,也并不是“厚此薄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是全国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不断优化配置,让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到符合中国“转型升级”发展的轨道上来,唯有如此,中国职业教育才能培育千千万万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才能不断传承弘扬。
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人力资本的质量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又是当中的重要因素。近百年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工业史无不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关。都在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教育,更是生产生活。它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厦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人才观决定着教学观和质量观,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正确人才观的引导。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充分认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体制和培养激励保障机制,为“人人尽展其才”营造制度和舆论环境。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要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劳动荣誉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等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创新试点。要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革评价模式,加大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力度。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人才兴,则国强。技术技能是一个国家创新创造力不竭的源泉。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劳动创造财富,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进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ynlxks,关注【云南公务员选遴考试】微信公众号。
省份 | * |
---|---|
姓名 | * |
电话 | * |
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