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平等的敬畏与尊重是基本要义之一,也是厘清见义勇为观念模糊地带的基本尺度,避免见义勇为沦为没有边界的道德诉求以及没有限度的道德义务
11月23日,经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中,在界定见义勇为人员的定义时,将“不顾个人安危”表述删除,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既肯定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见义勇为,更鼓励、倡导科学、合法、正当的见义智为(11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一直以来,对于见义勇为都过于强调了道德高尚,将“不顾个人安危”等视作重要的价值导向予以宣扬,这导致了两种结果:一是超越能力,让见义勇为变成了后果可预料的犯险行为,比较常见的诸如未成年个人救人、救火等,特别是施救落水者,孩子救人不成反溺亡的事件屡屡发生,让见义勇为充满血色的痛感。很明显,这忽视了一些紧急条件下诸如救人、救火等行为对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不具备起码能力而鼓励他人见义勇为,便是缺少对见义勇为者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二是盲目非理性,导致个人以及其他人员不必要的伤害,比较典型的现象如驾车追逃,让自己、逃跑者以及公众置于险地,同此产生的伤害,如导致他人伤亡,追逃者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是刑责。同样的,鼓励他人不顾个人安危、不考虑后果的见义勇为,也是缺乏对他人生活的敬畏与尊重。
对生命平等的敬畏与尊重是基本要义之一,也是厘清见义勇为观念模糊地带的基本尺度,避免见义勇为沦为没有边界的道德诉求以及没有限度的道德义务。近些年,见义智为渐成共识,体现了时代文明进步,而在立法上明确倡导,更具有导向意义。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ynszyfks,关注【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
| 省份 | * |
|---|---|
| 姓名 | * |
| 电话 | * |
| 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