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遴选 > 备考资料 > 策论写作 >

2019云南遴选策论文:精准扶贫 “本”“里”兼顾

2019-09-18 13:43:07 来源:中公教育

编辑推荐云南省公选遴选交流群 :615756489

编辑推荐温馨提示:考生通过加QQ群、关注微信公众号“ynlxks”可以和更多考友交流、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免费视频课等资料哦!

【导语】云南中公基层考试网为方便考生进行公选遴选备考,为考生每日准备公选遴选考试资讯,报考指导,考试资料,考试模拟题等!

全新的2017发展浪潮已经起势,肩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赢得良好开局的使命,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任务,新的一年注定要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画卷中留下光辉一页。

然而近期在全国各地的扶贫工作中,舍本逐末的现象却频频发生,重“输血”轻“造血”、重“面子”轻“里子”、重“温饱”轻“环保”。这种本末倒置的状态不仅无法实现真正扶贫、精准扶贫,更会拖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在扶贫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扶本”与“扶末”的关系,做到“本”“末”兼顾。

实现精准扶贫,既要“面子”之“末”,更要“里子”之“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借古人之名言宣示着我们的党服务人民的宗旨和决心,也教化着党员干部心系百姓为公仆之根本。然而,眼下在扶贫工作中却是事与愿违,扛着一袋米、提着一壶油,大张旗鼓地下乡入户,席不暇暖就已拂袖而去,只求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广播时有音,至于民生疾苦、实际问题,则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形式主义、面子工程”问题之严峻可见一斑。长此以往,暂且不说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会大打折扣,至少无法去民之患、解民之忧。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要面子更须重视里子,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面对民生疾苦,要像对待“腹心之疾”那样,严阵以待,从根本上除之。

实现精准扶贫,既要“输血”之“末”,更要“造血”之“本”。审视如今的扶贫工作,可谓“输血”有余,“造血”不足。不可否认,大量的扶贫物资确实帮助贫困群体解了燃眉之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进取意识,弱势群体中“坐等靠”的惰性思想日趋严重。只富“口袋”不富“脑袋”的扶贫方式,其效果仅是过眼云烟,山村返贫现象顺理成章。《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可见,扶贫的长久之计理当是“输血”、“造血”并驾齐驱,提供资金帮扶的同时,更应加强教育指导,增强贫困人员的就业能力,让他们过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

实现精准扶贫,既要“温饱”之“末”,更要“环保”之“本”。“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宣示可谓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也郑重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故而,在扶贫工作中,面对“温饱”和“环保”的艰难抉择,我们要努力找到平衡点,既要有经济发展的坚持,也要有生态保护的兼顾。如是,不仅着眼了现实生存的需求,更放眼了长远发展的需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追逐“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征程中,我们必须铭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在中华民族追梦的道路上,贫困群体不能落下。这也为当下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重在扶“本”、“本”“末”兼顾,要注重“里子”、看重“环保”、侧重“造血”,以真正创新扶贫理念和方式。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添砖加瓦。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ynlxks,关注【云南公务员选遴考试】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