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公益岗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 >

2019云南公益性岗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哲之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019-04-01 11:02:34 来源:中公教育

编辑推荐云南公益岗招聘交流群:855825374

编辑推荐温馨提示:考生通过加QQ群、关注微信公众号“ynszyfks”可以和更多考友交流、获取更多备考资料、免费视频课等资料哦!

 【导语】云南中公基层考试网为方便考生进行公益岗备考,为考生每日准备公益岗考试资讯,报考指导,考试资料,考试模拟题等!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主要包括:

  1、地理环境(必要前提):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

  2、人口因素(必要条件):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的含义:人们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人的一切精神要素、意识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2、社会意识的分类(按照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①意识形态——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注意: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为特定阶级服务,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道德有社会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

  ②非意识形态——反映自然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某些社会现象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等。

  注意:非意识形态不具有阶级性,不为特定阶级服务,对任何阶级都一样。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例子:经济社会有长足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仍有封建迷信的思想。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

  例子: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弹奏第一提琴曲。

  ③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例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例子:四川乐山大佛,是宗教和艺术结合的产物。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集中的表现;

  例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例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的思想作指导,由此产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有汽车的出现然后有汽车道德的产生;衣食足而后知荣辱。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例子:促进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阻碍作用:残留的封建思想和文革思想阻碍当今社会的发展。

  四、两种历史观点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标准。

  1、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举例:时势造英雄。

  2、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举例:英雄造时势。

  【考题巩固】1、(判断)数学属于非意识形态。( )

  【答案】B。解析:数学不具有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故本题说法错误。

  【考题巩固】2、(多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C。解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是社会存在,礼节和荣辱属于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是社会意识,这句话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间,其中仓廪和衣食属于经济基础范畴,礼节和荣辱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B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C。

更多信息关注:云南基层公职考试   云南三支一扶考试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ynszyfks,关注【云南三支一扶考试】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
公告预约
省份 *
姓名 *
电话 *
QQ
微信
备考平台
考前热搜

中公简介 | 中公荣誉 | 社会责任 | 媒体聚焦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加入我们
Copyright©199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400-6300-999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京ICP备10218183号-83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76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